1997年,李晓辉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上海飞机制造厂,在制造工程部承担MD90飞机的系统级功能试验等工作,但是没几年,由于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等多方面原因,上飞厂仅造了2架后即中止了制造MD90。“身边的人陆陆续续都离开了,”李晓辉却选择了留下,“我当时一点都没想过要离开上飞厂。”
随后,李晓辉凭借着自己懂技术、外语好的优势,被上飞厂波音737水平安定面转包项目选中。“那时候真的是全新的挑战,我像掉进了海绵里,拼命汲取、拼命学习,从熟悉波音图纸、规范、质量管理要求开始做起,到担任质量管理部副部长,从波音、空客等国际先进飞机制造商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李晓辉说。就这样,一干又是七年。
2008年初,李晓辉加入了上海审定中心,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之路,“以前在上飞厂,我对适航的了解仅限于AAD陪同FAA对波音重要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查。”“这一次,又是一次全新的出发。”李晓辉回忆,“我要求自己快速掌握适航法规、规章规范性程序,其实不光那段时间,做适航就是一直都在持续学习中,这些年,始终在不停地学习,边学边干,我很享受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
进入上海审定中心后,从ARJ21到C919、AG600,随着不同国产飞机型号适航审查工作的开展,李晓辉不断经历着磨砺,不断成长,她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事业的使命和意义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说,“我们是跟着飞机走,飞机在哪里我们去哪里。”“作为一名制造检查代表,我们在技术深度上可能不会很深,但是对全机各专业的广度上是有要求的,从航空产品零部件制造,到全机各系统,再到试飞,需要我们全过程配合各专业开展试验前或试飞前的检查。所以,要求制造代表熟悉航空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及全机结构及各系统。”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李晓辉带领团队就开始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远程制造符合性检查方法,减少因疫情等突发因素影响C919项目研制进展,从而保障C919项目顺利高效推进。
今年上海疫情期间,由于封控在家,李晓辉每天要连续参加多个视频会议,经常持续到次日凌晨,常常是一个会议还没结束又要进入下一个会场,每天按时给奋战中考的女儿按时做饭成了奢望。“明明是跟家人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段,但是我们却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完全没有交流时间。”她对女儿的愧疚感特别深,“很多时候都是挤时间做好饭,端到女儿桌前时,她早已错过吃饭时间饿着肚子上网课了……”“疫情期间,小区要求各楼组统一下楼集合集中做核酸,我经常因为在参加会议需要评审或发言,无法按照楼组长要求跟着邻居一起下楼集合。刚开始,楼组长无法理解我做什么工作,怎么白天晚上你都要开会,大致了解我的工作性质后,楼组长和邻居们都会帮我团菜。”
而疫情期间恰恰是C919高密度进行审定试飞阶段,因为6架C919原型机总有几架同时要开展试飞科目,这时几架飞机都有检查任务,被封控在家的李晓辉只能同时开几个会议窗口“无缝衔接”。李晓辉在工作中特别认真,也特别有责任感,总是在团队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她带领全体制造检查组和委任制造检查代表(DMIR)通力合作,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全力保障六架原型机审定试飞期间的TIA地面检查工作,帮助中国商飞有效提升原型机构型管控及审定试飞安全水平,还积极探索并制定了适用于C919项目的TIA全机地面检查和审定试飞科目前检查模式。
“我特别理解外场DMIR的不容易,从西安疫情到上海疫情,他们在外一坚持就是大半年起,所以无论多晚只要他们有任何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尤其是与申请人有歧义,需要我的支持,我都会第一时间响应他们的需求。”往往是凌晨一两点刚刚结束线上审查会,五六点又得起床对接试飞前问题是否全部整改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当天的试飞任务顺利开展。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认真的李晓辉也是总在思考工作的发展、行业的未来。如何不只是单一地从事审查工作本身,而是让团队和申请人不断加深理解,从而形成完善的适航意识?如何让适航理念更加广泛的深入人心?如何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适航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