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文回忆,2014年底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取证后,有人问:这架飞机安全吗?我说:“我参与了ARJ21-700飞机的适航审定试飞,这款飞机安全,因为我飞过!”
前不久,国产C919大型客机成功取得型号合格证后还是有人问他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C919飞机我试飞过,而且还是我审查过的,我审,定安全。”
2009年,吴浩文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后来到上海审定中心,作为中国民航首批试飞团队中的一员,派往被誉为“试飞员摇篮”的美国国家试飞员学院进行培养。学成归国后,2011年初他便作为试飞工程师投入到ARJ21新国产支线飞机的适航审定试飞中。
C919大型客机型号审查工作开始后,作为C919飞机审定试飞工程师,吴浩文深刻理解试飞工作的重要性和风险性,吃透规章要求和试飞方法,每次执行任务前,严格评审试飞大纲和风险评估单,顺利完成仪表着陆、交通监视、惯性基准、备用仪表、着陆灯等大量审定试飞任务。在工作中,他遇到问题时,坚守原则的同时也会倾心倾力去寻找问题根源,制定解决措施,真正做到了“三个敬畏”,认真履行好适航验证工作最后一道安全职责。
在C919审查中,吴浩文更多地承担起审查员的工作,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对适航和安全性的理解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他说,“试飞工程师的工作重点聚焦试飞任务,‘导演’具体试飞科目的实施,但是审查员的工作就需要具备全面把握飞机型号或飞机系统的适航符合性验证计划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规划表明适航符合性的工作。”
航空器的适航性需要通过一系列符合性方法来表明,其中仅试验类方法就包括了试验室试验、机上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模拟器试验等。审查员需要从全局的维度来考量飞机和系统的适航性,规划不同试验方法的组合,确保每类试验内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兼顾整体试验类别组合的合理性和完备性,以及实施的高效性。他说,“审查员的压力更大,不合适的试验规划或试验内容,会导致执行层面的资源浪费,对于试飞来说,更是增加了在风险中暴露的时间。”
针对C919飞机大气数据系统新颖独特的架构设计,吴浩文研究制定了对CCAR25部条款的等效安全问题纪要。由于疫情原因,无法赴国外现场开展大气数据探头的试验目击,他协调申请人搭建远程目击环境,制定远程试验目击程序和原则,通宵二十余日开展目击,确保了试验顺利完成。为确保自然结冰试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他还协助申请人解决大气数据探头冰风洞试验困难,并协助申请人识别试飞风险源,制定试飞安全保障措施,在严把质量关口的同时推进型号试飞在气象窗口期内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