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江苏无锡,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和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我国首套进入适航审定流程的民用航空活塞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顺利完成验证工作。这标志着通航产业民航活塞发动机迎来首个国产“大脑”,进入全国产化时代。这既是芜湖钻石航发研制的国产AEC2.0L活塞发动机审定取证的关键一步,更使我国航空发动机电控系统适航验证实现了零的突破。
破冰跨国企业垄断 不再被“卡脖子”
AEC2.0L活塞发动机最大起飞功率123.5千瓦,最大批准飞行高度1.8万英尺,计划装配我国自主研制的CA42通航机型。CA42是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的股东方着手通航布局的重要型号,符合国际主流通航机型的发展方向,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设备测试、航校培训、私人飞行等诸多领域。在中国民用航空与通用航空“两翼齐飞”的努力中,这款机型有机会大显身手,而这有赖于一款可靠、符合民航适航要求的发动机。
如果把航空发动机比作带着飞机起飞的“大力士”,控制系统就是“大力士”的“大脑”。现代民机航空发动机已广泛使用电子控制系统,有了自主可控的电控系统,才能有真正自主可控的国产民机航空发动机。
长期以来,民机的活塞发动机电控系统市场被个别跨国企业垄断,国产产品尚属空白。“外方供应商给我们的报价奇高,对需求的响应极慢,这导致之前国产型号项目电控系统采用国外供应商产品存在取证后的难题。适航审定中心在提前介入项目的时候就坚定要求,AEC2.0L航空发动机必须开发国产电控系统,就是不想再被‘卡脖子’。”顺利完成验证试验当天,芜湖钻石航发副总经理郑君对记者如是说。
以我国的工业水平,单纯研制一款有国产“大脑”的国产活塞航空发动机并不是最难的。但要让研制出的活塞发动机和电控系统满足现代民航业需求,具有国际主流水准和市场竞争力,能在民航主流市场上“飞起来”,就必须严格遵循民航适航审定规范,走完适航取证流程。而无论是发动机整机还是电控系统,如是走完流程,此前在国内还是空白。面对空白,更需要适航审定中心以理念融合、人才融合、服务融合、标准融合、工作融合“五个融合”为引领,支持民机制造业全力破冰。
围绕AEC2.0L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早已启动各领域的支持工作,从2017年型号研发开始就与芜湖钻石航发进行了人员交流和挂职。2019年2月,芜湖钻石航发向适航审定中心提交协调函,希望中心前期介入适航取证。2019年11月,民航局适航司正式受理AEC2.0L发动机的适航审定申请。
随着适航审定的推进,比起其他部件,控制系统这个“大脑”的瓶颈问题日益凸显。“本项目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且国内活塞发动机控制系统相关技术和产业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导致国内产业基础薄弱,技术人才匮乏,申请人经验不足,开发体系流程欠缺,严重制约了控制系统的开发进度,影响了项目整机试验和系统试验计划实施。”项目审查组组长侯小宇如是描述,言辞中压力扑面而来。
越是承压,越意味着“卡脖子”的程度和难度。而且给国产民机航空发动机配置国产“大脑”,突破“卡脖子”难题,这款活塞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第一个,可以带动我国更多大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对此,适航审定中心给出的回答是:迎难而上。在民航局适航司的指导下,适航审定中心制定了“小发带大发,系统带整机”的路径规划,针对不同民用航空产品复杂系统及其软硬件研制与审定标准、原理的高度一致性,利用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电控系统及其软硬件的研制和审定,带动今后涡轴、涡桨、涡扇等大型民用航空发动机复杂系统及其软硬件的研制和审定,为国产民机航空发动机解决“卡脖子”难题助力。